曾經,茶農在茶產業鏈上處于最低端,種茶、賣鮮葉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。市場經濟中,他們時刻處于被動狀態,茶販收購價格為多少,他們就賣多少,不懂主動、不懂經營這是硬傷。
近年來,通過不斷的探索,宜賓開辟出了一條村民“多點復合型收入”的道路,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,讓村民不僅住上了好房子,錢袋子逐漸鼓起來,過上了好日子。
單一收益轉向復合型收益
自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開始,中國村民一直都在“單打獨斗”,不僅單體生產規模小,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。去年,宜賓先于全省開展了農村確權工作,讓村民的土地有了“身份證”,能夠自由流轉。
“村民可以將土地流轉給企業或個人,收取一定的土地流轉費用。然后承包土地的企業或個人返聘茶農為其采摘茶葉、剪枝、施肥,付給村民50—100元/天不等的勞務費?!笔修r業局局長林世全告訴記者,這樣讓農業規?;l展的同時,村民的收入也增長了,而這遠遠超過了原有的種茶收入。
翠屏區明威鄉村民金合香對現如今農村茶業發展惠民深有體會,今年65歲的她,兒女都在外地打工,家里面的土地除了種些蔬菜外都閑置著。去年,她將閑置的土地流轉給了當地專合社。閑暇之余,她加入到專合社的茶葉技術小分隊,幫忙給茶樹剪枝、施肥、采茶。
“每畝土地每年的租金是700元,在專合社干一天活兒的工資是90元,這樣算下來我在家一年就可以收入上萬元,而且不像以前自己單干那么累?!苯鸷舷愀嬖V記者,以前專門在家種茶,掙不了幾個錢?,F在,年收入輕松過萬元。
茶葉生態觀光功能助農增收
過去,勞務輸出是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。近年來,在市農業局的帶頭下,宜賓茶產業在原有的生產農業上,新增了生態觀光旅游功能,帶動茶葉基地周圍村民創建成生態秀美、特色鮮明、亮點突出的鄉村旅游。
政府幫助村民通過土地的流轉,讓茶葉種植集約化、規?;?,同時將茶葉基地的功能地位在生產茶葉和觀光旅游上,當地村民可以在早茶采摘和其他茶葉收獲時期,開園觀光,吸引市民前來旅游、品茶增加收入。
明清茶葉專合社里有這樣一位村民,他叫彭子權,2009年他承包了60余畝土地栽種茶樹,并在茶山上建了農家樂,依山而建,養土豬、土雞、土鴨,一到早茶采摘季節,農家樂的生意就忙的不亦樂乎。
“在翠屏區農牧局的幫扶下,我們利用早茶的觀賞性特征,開起了農家樂,在種茶的同時也能靠生態旅游掙到一部分錢,每年增加的收入在3萬元左右?!迸碜訖喔嬖V記者,光是賣茶葉和辦農家樂兩項收入來源,他一年的純收入在30萬左右。
茶產業鏈條延伸 村民多環節參與
這也是宜賓現在茶產業促農增收的一條道路。在過去農村,茶產業只有單一的生產功能,如今政府將茶產業鏈在農村延展開來,農民可在種茶、采茶、茶葉粗加工、茶葉深加工等多環節參與,提高了勞動力獲得報酬。
由茶產業龍頭企業帶動,將粗加工廠房建在農村,讓村民多環節參與到茶葉制作工程中去,不僅可以賣鮮葉,還可以對茶葉進行粗加工,提高茶葉附加值,賣出去的茶葉價格高了,自身的收入也提高了。
“以前我們種茶只有賣鮮葉給茶販子,價格年年都在跌,要是不賣茶葉就會變質,自從企業將加工廠建在了當地,鮮葉價格低時,我們可以將鮮葉粗加工,等到價格合理時才賣,這樣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我們種茶的風險?!贝淦羺^明威村民顧繼國說,通過茶產業鏈條在農村的延展深入,村民在不管是種茶還是制茶環節都能增加收入。
如今,宜賓茶產業依托龍頭企業發展,帶動了相關農戶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,為農村、農民帶來了切實的好處。相信在以后,宜賓茶產業將會給廣大的農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。